“愛屋及烏”字面意思是喜愛房屋,連房屋上的烏鴉也一并喜愛。常用來比喻因為喜歡一個人,連帶著喜歡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出自《尚書大傳.大戰(zhàn)》:“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愛屋及烏”字面意思是喜愛房屋,連房屋上的烏鴉也一并喜愛。常用來比喻因為喜歡一個人,連帶著喜歡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出自《尚書大傳.大戰(zhàn)》:“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边@么看來,成語的原意不該是喜愛房屋,而是喜歡一個人,就連同他居住的房屋上的烏鴉都喜歡。
烏鴉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一直都是不討人喜歡的鳥,長得黑,叫的難聽,關鍵還喜歡腐肉,據(jù)說能聞到死亡的味道,這里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烏鴉,算得上是真愛了。
說這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姜尚姜子牙。周武王成功取代商朝成為中原新盟主后,曾詢問如何處置那些商朝的遺民和貴族們,幾個重要大臣各有不同的回復。
姜子牙這個比較狠,他跟周武王打了個比方,說如果喜愛某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一同喜愛;如果不喜歡某個人,就連他家的雜役奴仆也厭惡。姜子牙主張將殷商的后裔們全部殺掉一個也不留。
姜子牙的建議看上去很不人道,先打個岔,這好像與上映的動畫大片《姜子牙》里那個慈悲心腸的主角很不相稱,不過一個帶兵的人怕沒那么悲天憫人。
作為古中國道德模范的周朝圣明君主周武王自然也沒有采納姜子牙的建議,眾多的殷商貴族和平民基本都平安度過了戰(zhàn)后動蕩期,更不可思議的是,為彰顯仁德,還封了紂王的兒子武庚,允其留在商朝舊都朝歌,以便安撫控制大批商朝遺民。
這個建議是當時的周公旦所提出的,認為殷商遺民應該是哪的還回哪,繼續(xù)住自己的房,耕種自己的地,這樣更有利于收服人心,讓亂局平穩(wěn)下來。
周武王欣然采納了,也許是在當時時局下不得不采納下來,因為當時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情況,還不會產(chǎn)生后期強大集權的中央政府,只能采用松散的部落聯(lián)盟方式維護廣大領土內的和平,即便是獲勝者西周,人口和影響力也還沒法跟已獨霸中原相當長時間的殷商部落相比較。
不過周武王跟周公也不傻,他們留了個后手,你滅國之儲君又在故都做了部落頭領,那得派周王室的嫡親做個監(jiān)國才行,防止私下野蠻生長再鬧起什么風浪。
一個還不行,西周還派了三個,是周武王的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封在朝歌周邊,進行緊密監(jiān)視并嚴加看管。
武王很快就死了,新君成王繼位,才10歲,沒法親政,就由周公獨攬大權輔政,這一下讓周武王其他弟弟們看著就不爽了,憑啥你周公可以獨攬權力?
武庚估計是覺得實力恢復差不多了,瞅準機會,聯(lián)絡本是敵人的管叔、蔡叔和霍叔,這哥仨正想向周公旦興師問罪,三說兩說的,幾方力量居然聯(lián)合了起來,發(fā)動了叛亂。
盡管形勢危急,不過周朝國都選的好,中原叛亂,要打到關中去,還是相當費周折。周公率領大軍很快就擊潰了叛軍,斬殺武庚和管叔,俘虜了蔡叔,這場危機得以平息。
回到開頭姜子牙的建議上,雖然不符合我們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但還可以說那是個一勞永逸的辦法。這次叛亂之后,周公也吸取了教訓,剩下的大量殷商遺民被遷徙到了一個新城集中安置,這個地方就是洛邑,未來周朝的重要戰(zhàn)略要地。
在之后的歷次王朝更替中,如何解決前朝貴族和遺民,基本沿用了姜子牙的大開殺戒和周公的異地搬遷這兩種辦法。
《尚書大傳》是解釋《尚書》的著作,跟不少書一樣,作者和成書年代都沒法確定?,F(xiàn)在版本基本都是清代輯錄,據(jù)說作者是西漢伏生,也有人說是他的弟子所做。
但這肯定比《尚書》更靠譜點,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尚書》那更是真?zhèn)螕诫s,撲朔迷離,古文《尚書》已被證實屬于偽造,今文《尚書》就是由伏生口述,不過原文也早已散軼。
姜子牙是否真的說過愛屋及烏并不清楚,不過他領兵打仗,更重視政策的實戰(zhàn)效果應該不用懷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