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垃圾桶少,正常出行喝個水,礦泉水瓶都沒地方丟?!薄耙粋€冰淇淋拿20分鐘都沒地方丟。”一些上海市民抱怨,垃圾分類后街頭的垃圾桶太少了。
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在“2023民生訪談”中回應,從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為更好適應公共場所垃圾分類實效提升的需要,引導流動人群遵守文明分類習慣,營造低碳生活新時尚的社會氛圍,上海于2019年修訂《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明確道路、公共廣場等場所廢物箱的設置,應結合道路和公共廣場人流特征、生活垃圾產生特點,具體位置應該既方便生活廢棄物的投放,也方便分類收集和運輸作業(yè)。
【資料圖】
2019年,上海全市有公共廢物箱6.2萬個,到2022年上半年,全市廢物箱數量削減到3.6萬個,到2022年年底,廢物箱優(yōu)化增加到3.8萬個。“這中間有部分市民網民提出建議,我們調研后發(fā)現,有的地方配置得太少,優(yōu)化提高到3.8萬個??偭可蠝p少了2.4萬個,有效減少了分散型街面污染。”
“近期網友熱議的話題,我們也高度關注,進行了深入分析。我們發(fā)現部分網友質疑目前上海道路廢物箱設置過少,導致隨手亂扔垃圾現象增多,還有反映扔垃圾不方便,也有一些網友支持道路廢物箱少設一點,減少街面污染。”鄧建平表示,綠化市容部門在日常管理中確實發(fā)現部分區(qū)域存在道路廢物箱偏少現象,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鄧建平表示,市綠化市容局計劃按照三個原則,分三步走來動態(tài)優(yōu)化調整全市廢物箱的設置,持續(xù)提升公共區(qū)域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是跟市民出行路徑相匹配的原則,每個公交站點和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一定范圍內將設置廢物箱,方便市民上下班出行中簡單投放隨身垃圾需求;二是跟人流數量密度相匹配的原則,在過街橫道線進出口根據人流量實際情況增設廢物箱,同時在公共廣場、街心花園、開放綠地等人流密集的場所選擇適宜的位置,優(yōu)化廢物箱的設置,“廢物箱放置一定要合適,有的地方網紅打卡,他在旁邊拍照,旁邊是廢物箱(不合適),位置也要考慮”;三是跟精細化管理相匹配的原則,到去年年底,上海道路廢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級改造將近2.2萬組,今年繼續(xù)推進優(yōu)化道路公共場所廢物箱投口二次升級改造工作,引導市民群眾正確分類投放。
鄧建平稱,垃圾分類施行四年來,上海垃圾分類在全體市民共同努力下,總體態(tài)勢平穩(wěn)有序。今年為了更好地鞏固生活垃圾分類時效,將繼續(xù)按照“五有、三規(guī)范、一明顯”的測評標準,采用隨機暗查方式,緊盯居住區(qū)和各類單位垃圾分類實效,定期評估,定期通報。
鄧建平介紹,目前是請第三方到小區(qū)暗查暗訪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好的街道和小區(qū)往往盯住第三方打聽,“什么時候到我街道暗查,什么時候到小區(qū)檢查垃圾分類的情況,這樣的街道比例不高,他們沒做好,很擔心。我跟第三方抽查暗訪的公司,今年簽的合同,假如你泄露幾月幾號到哪個街道小區(qū)暗查,我們終止合同。95%以上的街鎮(zhèn),95%以上的居民區(qū)不擔心,因為做得很好?!编嚱ㄆ秸f,垃圾分類是長期工作,要久久為功。
裝修垃圾收集運輸處置也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靶滦^(qū)一般規(guī)劃有垃圾廂房,位置合理,空間保留;老舊小區(qū)垃圾廂房沒位置放,原來沒有垃圾廂房,而且小區(qū)里道路比較窄,市民群眾裝修的需求比較大,裝修產生的一噸兩噸裝修垃圾堆在小區(qū)路上,影響市民通行,投訴就比較多?!编嚱ㄆ秸f。
為了切實解決裝修垃圾使用過程中的揚塵擾民、噪音擾民等城市管理“老大難”問題,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和上海市房管局聯合印發(fā)了規(guī)范性文件《關于加強本市裝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和收運管理工作的通知》,對上海市裝修垃圾采用三種收運模式:新建小區(qū)設置固定廂房,老舊小區(qū)和沒有條件的則采用專用回收箱、臨時交付點。
“三種模式共存,有條件放在廂房里最好,離居民比較遠,收運比較方便。沒有條件的,要么用回收箱,要么臨時交付點,市民看哪一種更合適。多種選擇來提高周邊環(huán)境整潔度,同時減少垃圾停留時間。”鄧建平表示,政策發(fā)布后,老舊小區(qū)的居民非常歡迎,但也有小部分小區(qū)回收箱都沒有地方放。綠化市容部門和房管部門將攜手推進,爭取今年把新模式做到全覆蓋,減少裝修垃圾收運矛盾。
最近更新